徐则民,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特教部主任、上海市特级教师,以其深厚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在幼儿教育领域内享有盛誉。他关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,认为游戏不仅是孩子们的天性表达,更是教育的重要手段。
在徐则民的观察中,游戏中的“扫码支付”情节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幼儿对现代支付方式的模仿,也引发了教师们对幼儿教育目标的思考。徐则民指出,虽然扫码支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能过于简单,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,却是一个培养金钱观念和消费理财意识的好机会。
徐则民强调,游戏中的模仿现象是“涟漪效应”的体现,即一个幼儿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幼儿。这种效应在游戏中尤为明显,因此,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,不仅要关注游戏本身,还要关注游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。
徐则民认为,结构游戏是学龄前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类游戏,它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,还能促进幼儿的想象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观察幼儿的结构游戏时,教师应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,而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优劣。
面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,徐则民强调教师应采取积极的回应策略。例如,在“扫码支付”的案例中,张老师通过在超市门口贴二维码图片,顺应幼儿的需求,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,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。
徐则民指出,在游戏中融入金钱观念教育,有助于幼儿建立初步的理财意识。例如,在买卖游戏中,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,比较钱币面值大小,兑换钱币等,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金钱的价值和交易的概念。
徐则民认为,游戏中的挑战和反思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。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、坚持和目的,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尝试、探索和解决问题,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。
徐则民的游戏教育理念,强调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,以及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中的关键作用。通过游戏,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,还能在快乐中成长,实现全面发展。在徐则民的教育智慧引领下,游戏与教育将实现完美融合。